以伊为何从同盟走向世仇,从盟友到死敌:伊朗以色列千年恩怨史
- 更新日期:2025-07-06
- 查看次数:1
千年恩仇:从巴比伦之囚到蜜月盟友
波斯救世主时代
公元前538年:波斯居鲁士大帝释放“巴比伦之囚”,资助犹太人重建耶路撒冷圣殿,被犹太典籍尊为“涂圣油的王”。
波斯帝国庇护:萨珊王朝接纳遭罗马迫害的犹太难民,允许自治与信仰自由,两族共生超千年。
图片源自网络
现代蜜月期(1950-1979)
石油换武器:伊朗供应以色列75%原油,以色列帮建情报机构“萨瓦克”、培训400名飞行员。
秘密轴心:特拉维夫-德黑兰直航开通,以色列军工企业驻德黑兰办事处挂牌,年军售达5亿美元。
决裂时刻:1979年革命改写中东棋局
霍梅尼的意识形态炸弹
新政权将美国定为“大撒旦”,以色列为“小撒旦”,宣称“必须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”。
关闭以色列使馆,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,终结30年盟友关系。
手持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国旗示威者声援以色列 图片源自网络
讽刺的“地下交易”
尽管公开敌对,两伊战争(1980-1988)期间:
以色列秘密向伊朗输送80%军火,包括导弹与坦克零部件;
双方签署3.85亿美元武器合同,以军顾问乔装潜入德黑兰。
“敌人?我们只是各取所需”——前摩萨德局长语。
代理人战争到核摊牌(1990-2025)
阶段伊朗手段以色列反击
影子战争扶植真主党、哈马斯袭扰以边境
暗杀核科学家、网络攻击核设施
直接对抗2024年首次本土导弹袭以
2025年“狮子的力量”斩首行动
关键转折点
2024年4月:以色列空袭伊朗驻叙利亚领事馆,伊朗首次从本土发射300枚导弹反击,打破“影子战争”默契。
2025年6月13日:以军F-35突袭纳坦兹核设施,清除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等20名高层,伊朗誓言“永久后果”。
仇恨根源:三大无解死结
核垄断之争
以色列作为中东唯一拥核国(美国默许),绝不容忍伊朗突破90%铀浓缩红线。内塔尼亚胡称:“伊朗核弹即以色列末日”。
地区霸权博弈
伊朗构建“什叶派之弧”(叙利亚-黎巴嫩-也门),导弹基地逼近以色列边境;
以色列联合阿拉伯国家组建“反伊同盟”,沙特默许以军过境空袭。
美国角色撕裂
特朗普对伊朗“极限施压”,却默许以色列空袭;
伊朗外长指控:“美国递给以色列的刀,沾着波斯人的血”。
平民之殇:仇恨循环的唯一输家
德黑兰居民区:以军钻地弹误炸14层公寓,60名平民葬身废墟;
特拉维夫防空洞:伊朗导弹碎片击穿幼儿园墙壁,儿童心理创伤激增300%;
图片源自网络
历史吊诡:
当犹太儿童在防空洞画下导弹轨迹时,
他们不知道——
波斯人曾是他们祖先的救世主。
结语:千年恩怨,未完待续
从居鲁士大帝的宽容到霍梅尼的圣战令,从石油管道盟友到核设施死敌,伊以关系堪称中东政治的“人格分裂史”。当最新停火协议在特朗普推特上仓促诞生时,德黑兰地下离心机仍在转动,特拉维夫战机已装填新弹药。
唯一确定的是:平民的血与泪,终将淹没所有“战略胜利”的欢呼。
数据来源:腾讯新闻历史档案、网易《伊朗以色列反目史》、前线记者战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