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常用
  • 站内搜索
  • 百度
  • google

软件资讯

钟鼓楼-中国西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
  • 更新日期:2025-07-06
  • 查看次数:5

钟鼓楼

《钟鼓楼》,此词条收录于07/06,仅供参考

      西安钟楼、鼓楼,合称为钟鼓楼,是中国古代的报时建筑,始建于明洪武年间,有着600多年历史。古代里坊制城市实行宵禁,早晚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。钟鼓楼有两种,一种建于宫廷内,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,多为两层建筑。宫廷中的钟鼓楼始于隋代,止于明代。它除报时外,还作为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。钟鼓楼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市中心,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,是中国现存的同类建筑中体量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钟鼓楼。其占地面积为11260平方米。

      西安钟楼是现存最古老的实例,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(1384年),初建于今广济街口,与鼓楼相对,明神宗万历十年(1582年)整体迁移于今址。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,为砖木结构,重楼三层檐,四角攒顶的形式,总高36米,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。西安鼓楼,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(1380年),比钟楼的建造时间稍早。建在方型基座之上,为砖木结构,顶部为重檐形式,总高36米,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,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。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,楼内贴金彩绘,画栋雕梁,顶部有鎏金宝顶。

      1996年,西安钟鼓楼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06年,在“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”评选活动中获得银奖殊荣,2007年加入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。